消费场景平靓正 乡村旅游人气旺

最新信息

消费场景平靓正 乡村旅游人气旺
2024-05-09 10:07:00
“斗门龙舟竞渡与民俗活动已搭建起一个文体合作新平台、民间交流新桥梁,让珠海、澳门、香港三地人民感受到‘人文湾区,一水同舟’的文化魅力。”5月3日举办的“斗门龙舟起龙民俗仪式”上,香港游客刘向明难掩心中热情。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港珠澳大桥再度上演北上热潮。5天内,282.4万人次的客流、15.2万辆次的车流进出珠海,再度印证了当下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人气。
  作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斗门区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乘上“东风”,推出“平、靓、正”多元化消费场景,展现独特魅力。
  随着乡村+文化+旅游融合不断加深,斗门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加快打造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
  ●南方日报记者王韶江
  “食在斗门”
  传统美食受追捧
  “好好睇!”“呢个都好靓!”
  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越来越多港澳游客将“近在咫尺”的斗门作为旅游、消费的目的地,把“聚餐、剪头发、做美甲”等项目“留到斗门”消费。
  随着夜幕的降临,白藤·渔乐圈海鲜烧烤夜市(下称“渔乐圈夜市”)绽放出璀璨光芒。经过四个月的试营业和精心改造,该夜市在“五一”期间正式开业。
  五颜六色的牌坊、造型独特的霓虹彩灯、时尚潮流的手绘墙、浪漫梦幻的灯光花海、充满活力的舞台……走进渔乐圈夜市,满满的海鲜主题元素扑面而来。
  熙熙攘攘的夜市很快火出圈,不少港澳游客开车来此选购生猛海鲜、吃大餐、逛夜市。据统计,该夜市的日均人流量达到3000人次左右;在周末及节假日,港澳游客数量会有明显增长,占比高达40%左右。
  这些年,珠海白蕉海鲈声名鹊起,一路走南闯北,给全国人民带去正宗的粤味。
  煎、炸、炆、焗、蒸……白蕉海鲈可做200 多道菜品,成为最具白蕉特质的“舌尖上的享受”。其中,珠海人最常见,也是最受欢迎的做法,就是豉油蒸白蕉海鲈。传统家常做法,恰到火候的蒸煮时间,让鱼肉细嫩爽滑,鲜美完全呈现。
  “一条鱼”之外,还有藏在斗门镇大赤坎村的大赤坎叉烧馥郁咸香,味道诱人,吸引着八方食客前来一饱口福;“上横黄沙蚬”美食历史悠久,与“横山鸭扎包”“粉洲禾虫”“横山粉葛”齐名,并称为莲洲“四大美食”,饮誉周边地区。
  此外还有被誉为“水中人参”的风鳝,甘甜无渣的粉葛,饱满红润的草莓……远离城市喧嚣与繁闹,在斗门品尝诱人特色美食,享受宁静田园生活,正在成为新时尚。
  “玩在斗门”
  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请龙、起龙、洗龙、装龙、点睛……5月3日,“斗门龙舟起龙民俗仪式”在莲洲西滘村热闹上演。作为2024年斗门龙舟系列活动的“头阵”,传统起龙仪式火出圈,吸引大批市民与港澳游客参与。
  本次唤醒的正是沉睡在莲洲镇西滘村20余年的龙舟。它由坤甸木制成,是珠海现存最早的一批木龙舟,还是当年代表中国出战龙舟世锦赛夺得成绩的队员所使用的训练龙舟,因此被誉为“冠军龙”。
  掏泥沙、舀泥浆,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把河中的老龙舟“请”出。不多时,龙舟慢慢浮出水面,崭露真容。深褐色老木龙船身完整、线条流畅,尽管埋藏20多年,依旧保存完好。
  队员登船将老木龙舟划出“龙舟坳”,向祈福区出发。其间,不时向沿岸市民泼水和派龙舟饼,寓意将福气带给大家。岸上市民、游客欢乐互动,或挥手或助威,流露出对“冠军龙”的热爱。
  “我每年都很关注斗门龙舟活动,今年留意到还有起龙仪式,所以特意前来。”香港游客刘向明介绍,斗门龙舟竞渡与民俗活动,已搭建起了一个文体合作新平台、民间交流新桥梁,让三地人民感受到“人文湾区,一水同舟”的文化魅力。
  除了在粤港澳地区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的龙舟文化,斗门醒狮也是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历代相传,早已成为一代代斗门人的集体记忆。
  近日,中华文化杯醒狮高桩大赛在香港屏山乡坑尾村开赛,来自中国、法国、马来西亚、印尼、日本、泰国等国家的13支队伍争夺狮王宝座。其中,来自中国珠海斗门乾务的珠海良朋(弘德)龙狮团凭借着出色表现,捧回金狮奖奖杯。
  “作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乾务镇醒狮文化底蕴深厚,高峰时期,乾务镇有七八支狮队,包括良朋(弘德)龙狮团、东澳村的泽华堂、乾西村的忠青体育会等,曾多次赴港澳、中山甚至马来西亚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乾务镇文化站站长周永燊表示,接下来将继续鼓励镇内龙狮队伍积极参加各项赛事活动,宣传推广醒狮文化。
  “宿在斗门”
  历史遗存焕新生
  邂逅斗门,不仅是舌尖上的甜蜜,也是视觉的享受。这里不仅有浸润着珠江水脉的本地美食、有精彩纷呈的传统活动,更有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氛围。
  “珠江门户第一峰”黄杨山西侧,坐落着一座布局严整的古村落——排山村。排山村系斗门镇八甲村的自然村之一,拥有230多年历史,2015年被评为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排山村循地势由高至低而建,且一排排井然有序、整齐排列,即倾斜又成排,房屋造型简约、质朴、大方,村景高低错落有致,是岭南乡村古建筑一份珍贵的遗产。
  寻一巷道进入村内,历经两百多年风雨侵袭的古村展现在眼前。村内纵横巷交织如棋盘,巷巷相通,脚下铺设的石板干净整洁。脚踩小径向更深处,鲜艳的时花点缀其中,不时有布景别致的小院敞开门扉,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两侧分布的黄土墙古建筑,更是研究岭南建筑历史的活化石。漫步村巷里,处处可见古老水井、古木刻楹联、陈年金山箱、陈年家具农具,样样都彰显着岭南古村特有的古色古香。
  传统村落记载着本地区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记录人民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以及故里记忆的有效载体。排山村的魅力能穿越历史重现人间,离不开斗门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实践。
  斗门区内的接霞庄、排山村、网山村、荔山村、虎山村等5个村落被公布为广东省传统村落、古村落,是珠海农耕文明结晶的“天然展示馆”。
  近年来,斗门区对其开展了许多基础性保护工作,在坚守文物安全底线的同时,活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双管齐下。
  “以前的村民出走,导致大量古屋无人居住,为了避免房屋荒废,不少村民将房子当作民宿出租。”八甲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老房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来村里旅游的越来越多,村民的钱袋子也逐渐鼓起来了。
  接下来,斗门将继续构建乡村旅游新业态新场景,探寻文旅发展的新机遇、新动能,通过多元化“平、靓、正”消费场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故乡。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消费场景平靓正 乡村旅游人气旺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